程元友
幾年前,對于學術界關于中國畫方向的爭論,我寫了一副對聯來表明自己的觀點。上聯是:“改革筆墨萬象俱更新”,下聯是:“開放色彩生機即頓現”,F在再展開一點談談我的體會和想法。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使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二。經濟基礎的崛起使中國的上層建筑地位隨之提高,中國政治地位空前提高,中國文化藝術的地位也相應提高。經濟的進一步提高需要有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作相應的陪伴、支撐和引領。中國文化應該走向世界。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在這個方面,中國文化藝術中重要的一支力量——中國畫進步不快,不能令人滿意。我作為中國畫家中的一員,覺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做了一些事情,有一些心得和體會,F在向大家匯報,也是拋磚引玉,請同志們共同來為中國畫把脈會診,為實現中國畫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上世紀初,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們陳獨秀、康有為、蔡元培等對國畫的創新發表了許多意見,可歸納為二條。一是要引進西方的寫實,要使國畫畫得像,要做到形似。因為畫得像在視覺沖擊力和信服力方面的確有很大作用,同時容易引發美感。二是要引進西方的色彩,要使國畫增加和改進色彩。這不但對提升藝術感染力大有好處,而且對振奮精神有巨大作用。其實中國畫的色彩在宋朝以后才開始變得沉悶和單調,和時代不相合拍。何況中國人的眼睛生來就看得見五彩繽紛,中國人感覺的靈敏度、分辨率、絕對是一流的。唐朝的繪畫就已經是絢麗多彩,色彩不是外國人的專利。如果中國畫要做到雅俗共賞,要走進現代和走向世界,要做大做強,這二條的確很重要。畫家中有三位先賢徐悲鴻、劉海粟和林風眠在美術教學和繪畫實踐上對中國畫進行了洋為中用的改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應該說這百年來中國畫的進步是非常之大。尤其在解放后的六十年中新畫家和新作品層出不窮,在筆墨和色彩方面有許多符合時代的新氣象。只是和時代的神速進步相比,國畫的進步較緩慢而已。目前的現狀是雖然經過百年的改革創新,寫實和色彩這二條還是沒有做好。所以國畫的表達力還比較差,表現范圍還比較窄。在一個藝術展覽會中,如果有國畫和油畫同時參展,并且混放在一起的話,國畫真的會很吃虧。因為油畫形象逼真、色彩豐富、包容雅俗、很搶眼球,所以第一眼的感覺很容易讓油畫贏了。我基本同意達.芬奇的觀點:油畫是科學。我的延伸觀點是中國畫接近文學,尤其是詩詞。傳統國畫的美感是要靜靜地、慢慢地品出來的。在展覽會中,大部分觀眾心理上都比較浮躁,包括一些評委也是如此,所以國畫要想勝出很難。由于國畫的歷史悠久,流派紛呈,專家之間各有各的說法。藝術不是技術,理論很難統一起來,不可能有一個劃一的標準,國畫的語言比較難懂?梢哉f大部分中國觀眾理解都很膚淺。更重要的是,雖然傳統中國畫在世界上是非常優秀和與眾不同,可是由于中西繪畫語境不同,大多數西方人對中國畫不能理解而無法欣賞,也就談不上佩服和熱愛。因此中國畫在世界各大藝術展中影響較小,和油畫相比,只能說是一個高級的小畫種。在世界各種藝術展覽會的展出和交易中所占有的份額是較小的。這和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十幾億人口的地位很不相稱,中國畫應該大步走向世界。那么怎樣來做大做強呢?怎樣來走進現代和走向世界呢?如何才能超越油畫在世界上的地位呢?我們必須客觀比較中西繪畫在觀念、材料工具性能和作畫過程中的差異。分析中西繪畫容易和困難之處及它們的優缺點。再來找出適合我們的改進方法,包括創造、改良和引進新觀念、新材料及新技法。在這個基礎上畫出好作品來證明中國畫是美的、是有內涵的、是雅俗共賞的、是與時俱進的、是有強大生命力的。然后才能引起美術評論家的肯定和收藏家、愛好者的追捧。隨著越來越多的畫家和新人感興趣后加入這個行列,一定會畫出越來越多在思想上進步、在藝術上成功、在世界上打得響、并能真正在藝術史上站得住腳的好作品。中國畫的偉大復興是看得見的將來。
當代中國大部分的油畫家都畫過國畫,國畫家涉足油畫的也不少。畫過這兩種畫的人的共同體會是中國畫難畫,油畫費時間。同樣的畫家畫同樣的模特在油畫上的就好,就漂亮,在國畫上的就差,就不夠漂亮。當然味道是不一樣的。那么中國畫到底難在何處?又為什么難呢?我覺得主要有四點:一是中國水墨畫基本不能修改,這就造成了寫實的困難。落筆就很難改,這是生宣紙的特性所決定的。因為它的纖維結構很疏松,落筆后墨汁顏料馬上就滲透進紙張的纖維空隙之中,所以在生宣紙上要畫好寫實真是非常之難。不少名家被戲稱為紙老虎,就是指他們畫壞的畫多、紙張消耗量大的意思。古人也曾發出廢紙三千的嘆息!而油畫布的表面有一層膠質涂料,它隔離了油畫顏料向油畫布基的滲透,畫在油畫布上的顏料其實只是附在膠質涂料表面,畫錯了要揩掉也很方便,要改變、混合其它顏料也很容易。再則油畫顏料干燥很慢,畫家有足夠的時間來仔細地修改形體和色彩。即使干了以后想要修改,仍然可以再覆蓋油畫顏料,因為油畫顏料有強大的遮蓋力。這就造成用油畫寫實較容易。二是在生宣紙上很難畫好大面積均勻的、濃重的顏色,色彩的過渡和漸變更是困難。這就造成中國畫的點和線是精彩的,到了面的階段就有困難和問題了。因為生宣紙結構很疏松,重一點的顏料就會穿透宣紙落到氈毯上了。如果要畫上濃重的顏色,必須多次反復渲染才能做到。困難的是各種顏料的表面張力系數不同,用水稀釋后在生宣紙中的滲透效果差別是很大的。再加上各色國畫顏料的粗細和重量差別都很大,在滲透中有的是往下沉淀的,有的是向旁邊擴散的。使用稀釋度不同的顏料滲透又會有變化。滲化程度還和落筆、運筆和收筆的速度有關聯。這就造成大面積色彩過渡的困難。所以為了色彩豐富,像油畫一樣混合使用多種顏料就會非常難控制。要想控制滲化擴散的邊緣正確位置更是難上加難。只能先用不會擴散的濃墨勾勒出形體的基本輪廓,來引領觀眾正確地欣賞國畫。唐朝時期色彩絢麗的畫不是畫在生宣紙上的,部分是畫在絹上的,大部分是畫在窟壁上和佛像上的。顏料和粘結劑也不同于畫在紙上的。譬如莫高窟里的唐朝窟壁畫便是如此。油畫顏料沒有這個擴散和滲透的問題,要畫上均勻的、濃重的顏色真是太方便了;旌鲜褂枚喾N顏料更是油畫家基本的手段,所以容易色彩豐富,要做到色彩過渡和各種漸變也不難,控制邊線的正確位置也可以隨心所欲。三是中國畫是用水調和顏料的,生宣紙著水后就變得透明了,結果是畫家畫的時候看到的色彩和畫干后的色彩很不一致。多數情況下是畫的時候深,干后變淡,畫的時候飽和度低,干后飽和度提高,色相也稍有變動,托裱以后色彩又會有變化。由于畫的時候,不能確切知道畫完成以后的色彩情況,所以畫出來的色彩總是不夠理想,因此想用色彩來正確傳遞某些微妙的感覺就非常困難。而油畫就不同了,油畫布表面的膠粉層隔離了油,使油不會浸潤布基層,油畫布不會變透明。油畫顏料干濕也很少影響色彩;旧袭嫵鰜硎裁礃,干后就什么樣,包括色相、飽和度、明度基本不變,透明度也不變。因為油畫顏料是用油來調和顏料的,它的干燥主要是液體油氧化后變成固體油,不是像中國畫的干燥是水分的蒸發。由于畫油畫的時候能知道將來是什么樣,所以畫出來的東西就能有把握。畫的時候覺得色彩不協調或者密度欠妥當,馬上就可以修改,直到滿意為止。這是國畫家夢寐以求但是沒法實現的理想。水彩畫色彩干濕變化也比國畫要小很多,因為水彩紙比宣紙結實并且厚多了,遇水稍有變化,但不會變透明。色彩干濕變化小多了,畫的時候把握就大很多。但是外國人還是覺得變化大,又專門制造了一種彩色粉條,直接用干粉畫在專門的紙上,沒有了干濕這個問題,可以畫出很漂亮的畫,只是碰不得,一碰就掉顏色粉,如果噴上定影液,就不容易掉顏色粉,可是色彩又變掉了,不能說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問題是為國畫家動腦筋制造新材料、好材料的人實在太少了。國畫家在無可奈何之下,就采取了少用顏色、減少色相,減小飽和度的辦法,只用少數幾種自己吃得準的久經考驗的傳統顏色就不出疪漏了。畫家們自己都知道這一點,對內稱為揚長避短,對外稱作繼承傳統。這樣一來從理論上也說得過去,就心安理得,不求跨越這艱難的一步了,結果是畫的顏色總是過不了關。四是宣紙和油畫布相比,較薄和嫩,經不住反復折騰就破了。有一次經歷是促使我改造宣紙的動力。83年中秋節晚上,上海中國畫院和日本某團體聯歡,我也應邀前往觀摩,主要內容是幾位老先生合作畫一幅中秋賞月圖。畫案上放了一張宣紙,幾位老先生輪流上去畫了石頭、桂樹、花草,輪到程十發先生,他用一支大號毛筆蘸滿了藤黃顏料上去畫了一個大月亮。不知道他是因為覺得月亮不夠圓,還是月亮不夠黃,反正是他又上去添了一筆,因為濕的面積較大,結果把宣紙給搞破了。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宣紙太薄了,是到了應該改革的時候了,因為我自己以前也多次畫破宣紙。由于生宣紙遇水后強度變得很差,生宣紙上的畫以小品小畫為多,大幅水墨畫很少,就是大畫內容也較簡單,要畫復雜的大水墨畫相對比較困難。所以現在有些國畫家放棄宣紙而改用比較結實的高麗紙。另有許多畫家放棄生宣紙水墨畫,改用熟宣或熟絹畫工筆畫了。
那么傳統中國畫的優點是什么呢:一、由于是歷史的積淀,中國畫有許多中國特色的元素和精神,它使中國畫具有不可替代的中華民族凝聚力。中國畫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其藏品之豐富、流傳年代之長久、民族特色之鮮明在世界繪畫藝術中是屈指可數的,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好東西,是中華民族可以引以為豪的寶貝。由于長期以來,中國書畫同源,所用的筆、墨、紙、硯大同小異。琴棋書畫又是二千年來中國知識分子修身養性和社交活動所需要的技能。所以中國畫不僅是帝王顯示尊貴、宗教宣揚教義、百姓美化生活的要件,還是長期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借以寄托情志和玩賞于親友同仁之間的雅物。是特別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藝術。是中國人就會喜歡它,這是一種遺傳上的呼應,心靈上的相通,其地位不可動搖。所以說收藏中國畫的收藏家是特別懂得收藏真諦的收藏家。二、中國畫中的線條種類繁多,并且很成熟,是非常優秀的。線條的運用可以使畫面非常簡潔,以最少的墨包容最大的景,這是中國畫的特點之一。中國畫線條中的意境和情感也非常深遠和有趣味,是西方人的線條望塵莫及的?梢钥隙ǖ卣f,同一個中國人畫家用國畫方式和油畫方式來寫同幾個漢字時,國畫方式會勝出一大截。如果要想寫得好,非得用中國的筆、墨、紙不可。而且中國畫的線條所顯示的信息量之大是驚人的,它不但傳遞了作者的意圖,還透露了作者的運筆功力和當時的心理和生理狀況,其靈敏度之高,是方家們有目共睹的,可以稱線條為國畫家傳統功力的試金石。三、中國的宣紙、筆、墨和少數顏料的配合已臻極致。墨色為主,色彩為輔,墨分五色,水墨淋漓的感覺非常好。這是宣紙好的地方。清晰度和密度靠墨色底稿保證,色彩只靠不是非常清晰的大片平涂來提供。這曾經得到過世界上眾多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好評。那是在上世紀中葉,彩色電視機已經發明。為了做到只發送一個標準頻段,黑白和彩色電視機都能收到的目的,即兼容制,這是不放棄大量黑白電視受眾的必須手段。也是為了爭奪技術壟斷,發達國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對色彩和人眼的感覺做了深刻的研究。一些科學家和工程師從中國畫和黑白照片手工著色上得到啟發,發現只要發送一個清晰的黑白圖像訊號和二個不怎么清晰的彩色副波訊號就能達到目的。世界上現有的三種電視制式在這點上都是一樣的,所不同的僅僅是兩個彩色副波的編碼方式不同而已。以中國Pal制為例,在一個電視頻道(模擬訊號)占據6.5兆帶寬的條件下,亮度訊號占了約4.5兆(即黑白訊號),二個彩色副波總共 只占了1兆多一點。只是中國畫中的彩色部分還要少。他們驚嘆中國古人的聰明,靈敏的感覺和科學合拍。四、中國式的透視。是非常厲害的一種主客觀透視,它有主觀透視、單點透視、散點透視和跑馬透視四種。(由于講清這些透視需要較長篇幅,還要配圖,只能另文探討。)這對實現中國人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突出重點非常有意義。而油畫幾乎只有單點透視。五、耐看,提供想象的空間較大。經得住反復的看,不容易生厭,甚至會上癮。因為中國畫講究的不是寫生而是寫意,當然就耐看了。正如王國維所說一切寫景皆是寫情。中國畫承載的不僅是客觀世界的美好景物,更是畫家頭腦中摻和了感情的記憶和心中獨特的志向。許多干擾主題的雜物和細節不會在記憶中留下印象,也不會在想象中產生意象,所以畫面就顯得非常簡潔和突出主題。尤其是在看萬卷書畫,行萬里山水之后,積淀在頭腦中的東西到時候有感而發所作的畫會特別精彩。因此中國畫家有一種西方畫家沒有的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他們的畫的高峰都在中年以后出現,甚至在六、七十歲以后出現。近代名畫家基本也是這樣,如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陸儼少等都是如此。劉海粟的高峰之作潑彩黃山系列更是在八十歲以后出現。這是因為中國畫不僅是看筆墨技巧,更看重作者的修養和精神,包括他的人生閱歷及價值觀。最好是既有深厚的傳統又有時代的創新,還有豐富的知識、寬大的胸懷及高遠的眼光,特別是獨特的個性和領先時代的審美觀。這一切都會在畫中體現出來。我們都說功夫在畫外,講的也是這個意思。這使作國畫比較接近于寫詩歌,是內心思想精煉的表達,可以抒發情感和志向。這需要長時期的研究和琢磨方能做到。要畫得好當然很難,但是精彩和耐看也由此而來。有一句中國成語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叫做“詩情畫意”。在欣賞國畫的時候,要感覺到美,感覺到舒暢還是容易的,那還是淺層次的,如果能領悟到畫家的思想和意圖甚至潛意識并引發遐想那才是深層次的。這個“悟”字歷來就有高低深淺多層次分別,要悟到深決非易事,這不但需要欣賞者本身悟性高,更需要欣賞者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深厚的中文底蘊和國畫的歷史知識。否則就只能請專家來講解欣賞了?上У氖歉骷抑砸娙室娭,甚至大相徑庭,不過這也是很有趣味和值得探討的課題。國畫理論還認為神似勝過形似。齊白石多次說過:“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所以中國畫尤其是文人畫是非常人性化、簡約化的作品。欣賞的時候需要有欣賞詩詞類同的心態和遐想。因此在中國畫上題字寫詩是非常協調的事情。這是西方人不了解,進而變得不理解,甚至個別人會有所非議。因為中西繪畫語境不同,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有少數中國人跟在那些不懂中國畫的西方人后面瞎嚷嚷就可悲了,起碼是不能理解本國文化藝術的奧秘,或許還缺乏情感思維的興發感動。在歷史上中國文人在觀畫中發詩興的不少,畫家在讀詩中起畫意的也很多。這種詩和畫的聯想聯動極少見到有西方的報導。六、無反光。用國畫做背景拍照或拍電視電影效果非常好。這在現代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一些大型會客廳中作背景非常合適。當然前面不能有玻璃。無反光比有反光在感覺上更文靜和高雅,特別適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而且任何角度看都一樣漂亮。這是勝過油畫的地方。七、便于攜帶、保存、壽命長。正所謂是紙(中國紙)壽千年、墨色永久。這是經受過歷史考驗的。也是文物所必須有的重要品質。最后來談談中國畫做大做強的具體措施。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地域遼闊的多民族文明古國。所以水墨寫意畫及重彩工筆畫,只是中國畫的一部分,是重要的也是高級的一部分。我們需要發展和創新,但是首先要保護和繼承。需要有一部分人來專門做這件事。也需要有相當多的畫家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以創新的精神來搞創作,來反映時代的面貌。用歷史的眼光來看:第一是中國畫應當包括非常廣闊的外延。要把中國畫的平臺做大,這是形成中國畫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爭奇斗艷大好局面的需要。從藝術上講,就是要大大增強中國畫的表達力,要大大擴展中國畫的表現范圍。新文化運動至今已近百年,中國知識分子的書寫方式已經發生了徹底改變,傳統的書畫同源中筆墨部分已經逐漸消失?陀^上給予中國畫筆墨的改革提供了一個機會。在動漫等視覺媒體大發展的今天,在專業高清電影電視及大眾數碼攝影攝像大普及的今天,新中國培養的油畫家如陳逸飛等人的油畫作品也已經得到了舉世公認。所以必須認識到中國畫的改革創新是當務之急。這是時代給予中國畫的一次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機會。我們必須要抓住抓緊這個機會。還要注意普及和提高并存,普及必須重視語境的國際化和通俗化,要走大眾賞心悅目和容易理解的道路。其中主要的新畫種暫且稱它為白話畫。是中國人、外國人、包括文盲都能一看就懂的畫。因為它的語言就是大白話,天是藍的,樹是綠的。是在水墨畫和工筆畫基礎上發展的新中國畫?傊亲叽舐纷哒,是隨類賦彩的,是可以寫實的,當然在創作過程中是能夠修改的。最重要的是可以較容易畫出好作品、大作品來?梢暂^容易地畫出現代的人物、汽車、高樓大廈和新田野來。有人認為這些適合大眾視覺口味的畫是形而下的、是低級的。我認為即使從傳統的正統高層觀念來看,這些還只是用與器的層面,而不是體與道的原則。只要體與道的原則是正確的,用與器的層面是可以改動的。與高低級關系不大。何況在今天,教育的大普及,電視與電腦網絡的大普及和發達的交通使民眾的藝術審美水平提高很快,適合大眾的口味不一定就是低俗的。由于藝術欣賞活動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引導大眾樹立和提高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也是我們中國畫家的重要責任,追求雅俗共賞應該是我們現代中國畫家的重要目標。普及和提高不是對立的,應該是統一的。只有扎實的普及才能真正地促進提高,而精彩的提高也能有效地推動普及。這是中國畫走進現代和走向世界的需要。就像文言文雖然很美、很高級,但是中文漢語最后是通過白話文的方式來走進現代和走向世界的;仡欉@一百年來白話文的普及和提高對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進步有著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它不但在普及教育,擺脫大部分國民是文盲的狀況有著重要的作用。更在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經濟及文明的進步,民主與法制的建設,和世界文化藝術的交流,甚至在公安、軍事和國防安全方面都有不可限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白話文的發展和提高使中文煥發了青春,獲得了重生,避免了中文被西方列強語文替代的尷尬。保持了一個有著悠久文明歷史的大國有自己精彩語文的尊嚴。中國畫也已經到了這個關口,創新的白話畫也應該是中國畫煥發青春的一條道路。我畫的那張“上海浦東新貌”就是用這個辦法畫的。(刊登在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發行的由中國文化信息協會編輯的中華風采“中華藝術名人博覽”一書中。此畫已捐贈給上海世博會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組委會,并榮獲“上海世博會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愛心人士”榮譽證書。)大家可以看看并請提出寶貴意見。第二是傳統中國畫的詞匯量太少了,尤其是色彩的詞匯太少,不足以描述當今豐富多彩的世界和人類復雜多變的內心活動。要知道人的眼睛能分辨上億種不同的色彩,所以必須充實它的色彩詞匯量和語言方式。當然豐富色彩的運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許多中低飽和度色彩的運用還是不少中國畫畫家比較陌生的領域。要想使每幅色彩豐富艷麗的中國畫上的色塊都擺得平,決非是一、二年功夫所能辦得到的。任何一塊色彩的敗筆都會使原來已經協調的色彩畫面變得不協調,會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現象產生。中國畫畫家都必須化大力氣掌握好它。這是時代的考驗,也是中國畫畫家真正走進現代和走向世界必須要做好的功課。第三是材料工具的創新或改良充實,新的時代呼喚新的畫種,新的畫種呼喚新的材料和工具。如果我們能夠從宏觀上客觀地看問題,就會看到十五、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中繪畫部分的興盛并不是老畫種的復興,而是新畫種的出現和繁榮。這個當時的新畫種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油畫,在此之前歐洲的繪畫是以濕壁畫、蛋清畫和膠彩畫構成的,它們都有顏料干濕變化會引起色彩變化的問題,顏料干燥快來不及仔細修正的問題,以及不耐久的問題。所以當油畫一出現,就受到廣大畫家的歡迎。其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使用了新材料,新方法的畫家在短時期之內作品就有了質變的進步,作品還能耐久保存。就好像他們被神仙使了魔法一樣,這個神仙其實就是科學技術。他們的作品受到市場的追捧也是順理成章的。并產生了以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為代表的一批名家。所以歐洲文藝復興的產生除了一部分政治和經濟的原因外,實質上還是科學發現(發現半干性油和干性油的優良繪畫性能和膠質涂層的隔離油的性能)、技術革命和技術創新(各種人造合成顏料的出現以及油畫布和油畫顏料的制造)帶來的成果。因此國畫要有大的發展,也要重視科學技術知識的應用。在材料和工具方面都必須要化大力氣來改進。載體不能只是宣紙和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宣紙對中國畫發展的制約是非常大的。我在這方面做了多年的嘗試,主要是宣紙深加工,試用了各種不同的涂料等辦法,其中加了安息香的綠豆粉礬膠性能比較好。單層宣紙太薄,我就托到二層以上,有一種效果比較好,有生、熟二種紙的效果,在承接顏料和可修改性上有了較大提高,目前還在繼續研究和改進之中。為此我還專門設計制作了一臺1米×2米的調溫熱壓機,可以加工6尺整張的宣紙。第四是要鼓勵獨創精神,創新是國畫發展的生命力。中國有一句諺語說得精彩,叫做“只怕不生,不怕不長”。用在國畫創新上,亦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了新想法,有了新畫法,剛畫出來的東西不成熟、不好看是正常的。對自己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慢慢改進,就會成熟起來,美觀起來。當然還得有約束。在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約束下,每個畫家都應有不同的面貌,不能千人一面。齊白石先生曾對他的學生們說過:“似我者死,學我者生!本褪悄闩R摹得和他的畫一樣,也還是不行。而是要學他的衰年變法的創新精神。這句話經過大幾十年后來看,真是非常正確。齊老弟子眾多,最成功者當數李可染,畫得最不象齊老的也當數李可染,李先生學的是眼光、膽識和勤奮,結合自己的優勢和秉性,還博采眾長,創造了自己覺得最舒服的風格,最后也成為眾人折服的一代大師。而當年一些臨摹作品惟妙惟肖、幾可亂真的學生都沒能上到高臺階。主要是缺少了學習-繼承-創新-實踐-失敗-反復研究改正-實踐一直到成功這一系列人才升華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中的某些步驟,其中創新到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一個人學得稍微有點像樣,是容易得到肯定的,但是要有自己特色的東西就難。我自己也有深切的感受。大約在82年冬,陸儼少先生受上海和平飯店邀請,住在飯店里作畫,我去拜訪了他。那天正好上海博物館師傅在飯店里為他的畫裝裱,所以他有空和我聊天,還問起應野平先生近況。我回答說:“應野平先生的形勢也很好,但是影響沒有你陸先生那樣大,尤其是先生你的行云和流水的留白處特有創意,給大家感覺很好!。陸先生聽得高興,居然問我,他自己的畫有什么缺點?因為說得起興致,冷不防給他這么一問,我脫口而出說:“陸先生,你的畫什么都好!就是那個水中的漩渦畫得不好!碑敃r房間里的其它人都看了我一眼。我也覺得說得不禮貌,因為藝術界的粉絲們對他們的崇拜者都是好壞一律照單全收的,即所有的都是好的,沒有不好的。雖然別人的眼光異樣,但陸先生倒是點頭微笑,一點也不在意。我回去后碰到陸儼少先生的得意門生上海中國畫院的畫師陸一飛先生。并告訴了他,我的狂妄、不禮貌和忐忑不安。一飛先生安慰我說陸先生寬宏大量,尤其是對于學術上的不同意見是歡迎的,不會動氣。過了一會兒,一飛先生又對我說:“如果陸先生當時要你示范,怎樣才是好的漩渦,你怎么辦?你是用別人的東西畫給他看?還是你有你自己的東西?”這句話直刺到我的內心,我捫心自問的確感到不安。我的東西在哪里?之后這句話反復出現在我的腦海里。我的學畫過程和大部分人一樣,是從臨摹入手的。這是容易學到中國畫韻味的好方法。但是傳統有很強大的力量,一旦進去吃到甜頭以后就出不來了,想要創新就非常難。想要有點自己滿意的東西真是很難。我想我不能像看臺上的觀眾一樣對球場上的運動員瞎批評。覺得必須有點自己獨特的東西,也畫了許多種漩渦,自己總是不滿意。很多年以后,我總算在畫黃浦江的開闊江面時有了自己的表現手法。包括江面上的粼粼反光,也稍有特色。使我深切地感到有點自己的特色不容易,但是必須要有。兩位陸先生對我的幫助真是很大。第五是要加強繪畫理論知識的學習,特別是世界上已經研究得比較透徹的色彩理論的學習,包括加色法和減色法知識。在這方面我也有難忘的體會,本世紀初,世界名牌瑞士仙娜照相機廠的小老板到上海來推銷他們新研制的大畫幅相機的數碼后背。請了中國藝術界、攝影界和廣告界一些專家和攝影師在靜安賓館召開產品推廣會,當場演示和介紹了大畫幅數碼相機的拍攝及其數碼后背的詳細構造。其中說到它的數碼后背的感光硅片細分到最后的四方形單元是由對角二個綠,另外的對角是一個蘭,一個紅感光單元組成。當時中國的參會者大多數不能理解為什么是兩個綠單元,而瑞士的老板由于交流之間需要專業翻譯等原因也沒能使提問者理解得很清楚 。此時會場有點亂,我就起身作了解釋,說明在加色法中一份白光并不是由均等的三分之一綠光加三分之一紅光加三分之一蘭光組成。而是由約0.6份綠光、0.3份紅光和0.1份蘭光組成的。大家可以用放大鏡靠近看電視機或電腦顯示屏的發光微粒。當屏幕發白光時,綠光微粒最亮占6成、紅光微粒次之占3成、蘭光微粒最弱占1成、他們的混合光是白光。反過來記錄時也是如此,二個綠單元也是這個道理。這時大家才安定下來。之后,瑞士的小老板通過翻譯了解了我的發言后,走過來和我握手,并且稱贊我為“中國真正的專家”。其實這只是基礎的專業知識罷了。我由此感到中國藝術界還須學習科學知識。第六是要大力提倡、鼓勵家庭中掛中國畫。這既是一種高尚的愛好,也是一種愛國的行為。希望這種美好的風氣能繼承下去。中國歷來自皇帝開始到普通文人都非常重視繪畫。以至讀書人的家中掛畫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一直到十年文革才破壞了這個傳統,目前還沒有全面恢復,F在我國已經進入小康社會。大小城市高樓林立,農村新房遍佈全國?墒亲哌M去看一看,掛的多數都是不像其本人的主人照片。當然掛自己的照片也無可非議。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在客廳中、書房里掛幾張中國畫,既美化環境、提升品位,又陶冶心情該有多好!這可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高層次的風俗習慣!如果有關方面能引導得法,這是一定會出現的文化現象。到那個時候會有一個市場的需求,也增加許多就業崗位,至少國畫專業的不必改行了。這也是中國畫做大的一條必由之路。人們的審美眼光也會很快提高。這將對出新畫,出好畫、出新人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最后又對中國畫做強起到保證作用。由此中國人的精神文明程度也會有一個大的提高。中國人也會感到自信和自豪,因為這畢竟是發揚光大了我們自己老祖宗的東西,是在我們自己的語境中用我們中國人的眼光和標準干一項有關繼承和發展中華文明的大事。正派的外國人也一定會對此刮目相看。繼而這種風氣將會傳開來直到傳至全世界。中國有那么多的華僑在全世界,還有那么多愛好中國傳統藝術的外國朋友在各國,首長外事活動送禮也可以送中國畫。當年力排眾議搶在美國之前和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的日本田中首相訪問中國,我國領導就送了他一張唐云先生畫的蒼鷹圖,田中首相非常高興。這件事在美術界影響非常之大,不但制止了中國畫當時的頹勢,而且還造成好幾年的國畫熱。這是可以借鑒的好辦法。中國畫必須要做大做強,只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做大做強。我相信中國畫大步走進現代走向世界很快就會到來。
以上是我這些年來在中國畫方面所做的和所想的。做的還很不夠,想的還比較片面。敬請領導、前輩專家和同志們批評指正。讓我們大家都為實現中國畫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